【创意剪纸艺术的缘起】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们往往多是从传递的角度思考: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挖掘民间手工艺、保护民间老艺人、建立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招收弟子进行传授。
北京和内蒙地区的几十所幼儿园,以滕守尧先生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为依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承接的角度出发,在3-6岁儿童段进行了19年的“儿童无稿自主创意剪纸”的研究。
培养儿童对民间剪纸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民间剪纸文化内涵的好奇与感知,在这片童年的沃土中撒播民族文化的种子,在儿童的心田中留下民族文化“根”的记忆。我们认为当儿童的剪纸像绘画一样普遍和自觉,真正成为一种儿童自主的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时,从新生代做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有了广泛的基础。
儿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之一,能否让儿童从开始接触剪刀,初学使用剪刀时,就能以剪刀代笔,自主而随心所欲的进行剪纸游戏,使剪纸过程成为儿童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跳出仅仅是教授儿童剪纸技能和知识传统教学的认识层面,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儿童观和艺术教育观。
明确儿童在剪纸中该学什么?怎样学?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范式,转向从启发儿童自主“学习”的角度思考剪纸教学的开展。我们主要把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坐得住;具有很好的专注力;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儿童无稿自主创意剪纸”就是儿童在没有任何的线条、图形痕迹的白纸上,以剪刀代笔,直接剪纸。它也并不是儿童先练习有画线和画稿的剪纸,再逐步进行的先有画稿再脱稿的剪纸。
我们认为儿童在学习和熟练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把纸剪碎,就是儿童意义的剪纸。
当他们把剪出来的碎纸和生活中的物品建立联系时,这些碎纸就有了符号的意义,既是儿童发现了艺术,也是儿童剪纸艺术的开始。
【剪纸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1、剪刀是工具:每一个儿童都会自发、努力的掌控剪刀。因为剪刀是儿童最先接触到的人类祖先发明创造并遗传下来带刃的工具。儿童遵守剪纸规则、养成安全使用工具的良好习惯。是开展剪纸研究首先应当达成的目标。这将对儿童受益终身。培养儿童良好的各种习惯是学前教育最基础的要求。儿童有安全的使用剪刀的习惯,也是儿童最好的自我保护。儿童剪纸的时候,要灵活的开合剪刀,左右手协调配合,都刺激着儿童大脑神经元突触的发展和联系,手是大脑的外在表现,俗话说心灵手巧即是这个道理。剪纸促进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展,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儿童自己控制剪刀,把纸张剪碎,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克服无能,用剪出的碎纸开始自发的游戏时,便有了自主的快乐体验进而发展到自信。
2、纸张是剪纸的材料: 丰富多彩、质地、薄厚、软硬、大小不同的各种纸张,刺激着儿童的触觉,视觉,丰富着儿童的体验和认知。
3、剪纸是儿童、剪刀和纸三位一体的活动。儿童是剪纸的主体。但是如何在活动呈现出儿童是剪纸的主体?需要老师有效的转变儿童观和艺术教育观。转变观念人人都在讲,但观念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和儿童生活环境中。
【教师在“儿童无稿自主创意剪纸”中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给儿童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环境和宽松的氛围,相信儿童有能力,并给予儿童心灵的自由、空间的自由、时间的自由。儿童自由的个性表达得到老师的赞同,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得到老师的认可。
人们常讲剪纸是不讲理的艺术,剪纸是人的主观臆想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不受比例、透视、空间、光线等限制,也不是再现真实事物形状的艺术。老师不用成人的“像与不像”的标准评价儿童的作品。这种没有唯一标准的压力,没有功利目的剪纸,儿童个体的想法、思考、认识、情感都可以充分地表达,就没有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敢于尝试和探索;这样的剪纸才是真正的儿童美术游戏,在这样的剪纸游戏中儿童才能有真正的自由、自主和快乐。
其次教师关注儿童在剪纸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尊重儿童艺术表征的简单性和直接性。关注的是儿童如何运用剪纸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感知与感受;如何创造剪纸符号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剪纸;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以自己的速度发展着。怎样表达自己脑袋中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完成老师头脑中所计划的内容。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儿童剪纸的表征方法中会表现出大量的认知灵活性,可以说儿童无稿剪纸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儿童从剪碎纸的低起点开始到独立剪出二维空间多种形象连接在一起,具有剪纸味的完整作品的高落点过程,每一个儿童都能够自信、专注、有兴趣的做事。这种坐得住,饶有兴趣,专心致志地剪纸过程中,才有创造力产生的可能。当儿童用剪纸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剪纸就成为儿童的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不同于常规的自由表达带给儿童自主和美学的快乐。遵循《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精神,儿童美术教育首先重在对儿童“美”的感知与体验培养上,重在儿童的表现与创造上的引导。才能实现从传统重“术”转向重“美”的教育;才能成为开启儿童心灵的窗户,温暖儿童心灵的艺术教育。
【参与“儿童无稿自主创意剪纸”的意义】
a.3-6岁儿童从适合自己的低起点开始,不用画稿、摹稿和拓稿,发展到直借用剪刀剪出二维空间的剪纸作品的高落点。
b.儿童在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手、眼、脑协调发展;在快乐的剪纸游戏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发展儿童的责任心,培养其独立性
c.剪纸是儿童不断解决问题,提高思考能力、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认知、思维、情感得到很好的发展;自主、自信;儿童专注的几十分钟沉浸在剪纸中,其创造性才能产生。
d.促进教师的儿童观和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美术素养。
姚兵岳老师是原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研员,《生态式艺术教育》课题组副组长。在自由剪纸方面既有理论又有shi'jia探索。
德国幼教期刊《betrifft:kinder》(concerning:children)刊登了对姚兵岳老师儿童无稿剪纸教育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