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绘本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绘本的这个功能,与我们一般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完全不一样。因为幼儿世界世界非常独特、隐秘,有时心理学,特别是深层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些东西。但是儿童的成长怎么能够实现超越式的成长?

比如用皮亚杰的心理学观点来说,4岁以下的儿童基本处于自我中心的心理阶段。所谓自我中心,是什么事情,孩子只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而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叫做“同理心”或者“同情”比较困难。所以,你对一个4岁的孩子,你要求他有好东西要给别人,他会觉得很不公平。这个阶段,要充分满足“特自私”的心理。在4岁以前,他充分得到满足了,他知道原来好东西都给了我,都应该给我,所以当他再长大一些再对待4岁以下小孩子的时候,他就知道,我也要满足他,因为被满足是多快乐一件事情。因为当年我就是被别人照顾的,我感到很快乐。

在儿童文学里面,就有这种巧妙的方法。《彼得的椅子》就是这样,讲的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二胎的话题。

彼得4岁时,小妹妹出生了,这时发生了什么?妈妈都围着婴儿转,不理我了。咦?我的东西,我的小床,我的摇篮,之前都是天蓝色的,现在怎么都漆成粉红色的了?彼得不高兴了,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了?然后彼得离家出走了。彼得离家出走时心想,我带上什么东西呢?对,还有自己的小椅子是蓝色的,还没漆成粉红色。所以,椅子还是我的,要带走,然后小的时候照片也带走。为什么带走小时候的照片?离家出走嘛,你们就爱小妹妹,不爱我了!那我要惩罚你们,我离家出走!我要把我小时候的照片都带走,将来你们想我的时候,我让你们连照片都看不着!这是小孩的心理。结果出来之后,他离家出走的地方,就是他们家的院子里。然后,他想休息一下吧,坐在小椅子上坐一会儿吧,他往下一坐,问题来了。他发现自己坐不下去了那个小椅子了,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我不需要这个东西了。我长大了,我成长了,这个东西怎么办?给小妹妹用吧。所以吃饭的时候,他坐的是大人的椅子,然后他跟爸爸说:“爸爸,小椅子也漆成粉红色的给小妹妹用吧?”

你看他的成长,儿童文学就是会触摸到幼儿心理最深处,然后用巧妙的故事来帮助他面对自己的情感世界,就像照镜子一样。

我相信一个4岁的幼儿,如果他有小妹妹出生,给他读这个故事,他马上就会有同理心,会像照镜子一样,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这不就是儿童文学的智慧吗?它就给孩子成长中带来一个一个这样的帮助,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帮助他们培养更端正、更有智慧的价值观。

书单推荐(1)

本主题已被借完或者无法接受外借。

希望发布您的读后感或评论?请先登录那熊账号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