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语言功能突出的绘本

绘本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好资源。

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绘本作家叫拉乔夫,他的《手套》是绘本中的经典。

写的是一个老爷爷带着他的小狗,到森林里去,半路上,一只手套掉在雪地上,他没有发觉,继续往前走。
过了一会,一只小老鼠跑过来了,这是谁的手套? 我搬进去住吧,就住了进去。
过了一会,来了一只青蛙,青蛙就问是谁啊,住在手套里的是谁?
我是能吃的老鼠,你是谁啊?
我是腾腾跳的青蛙,能让我住进去吗?
可以啊,请吧。
就住进去两个人。
过了一会儿,小兔子跑过来了,小兔子就问住在手套里的是谁啊?
我们是能吃的老鼠和腾腾跳的青蛙,你是谁啊?
我是飞毛腿小兔子,能让我住进去吗?
可以啊,然后住进去三个。
接着来了狐狸,狐狸就问住在手套里的是谁啊?
这些反复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对幼儿来说不论是作为故事,还是作为语言教育和思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对狐狸的问题,回答是我们是能吃的老鼠、腾腾跳的青蛙和飞毛腿小兔子,你是谁啊?
这个时候狐狸该怎么做自我介绍?我是狡猾的狐狸?可以这样介绍吗?
不可以,因为前面三个的介绍是“能吃”的老鼠、“腾腾跳”的青蛙和“飞毛腿”小兔子,都是在介绍自己的得意之处。这样的介绍,就为狐狸的介绍定了调子。我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时问过孩子们,他们根据前文给出的信息,都知道狐狸不能说自己是“狡猾”的狐狸,他们说,狐狸会说自己是“聪明”的狐狸。
在这样的绘本语言中,孩子们了解了语言的褒贬色彩,了解了人物性格,思维、判断能力得到了训练。

日本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吉田精一介绍过这么一件事。他儿子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看《手套》,经常没事拿过来一个人翻看,有一天他翻着翻着,突然指着动物们的手套之家的檐廊上挂的铃铛说,“有这么个东西”,而吉田本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细小的变化。确实,手套屋子的檐廊上钉着一颗钉子,到了后面一页,那颗钉子上挂上了铃铛。这样的发现,并非无关紧要。它是具有启发性的线索——我读了吉田新一的这段介绍,先对“铃铛”作了求证,受吉田儿子的启发,我又去查看手套之家的其他变化,于是感受到了手套之家在动物们的精心建设下,变得越来越舒适、漂亮。我猜测,注意到铃铛的存在的幼儿,很可能感受到动物们对“家”的心思。可以说,吉田精一的儿子所表现出的,既是思维的发展,也是语言的发展。

前面说到要引导孩子去发掘、思考问题,我觉得当出现了吉田精一的儿子的这种质量的关注时,就是和孩子讨论问题的好时机。我们如果体会到在这句的背后,他关注的是什么,他的心思是什么,其实你就可以和他做一些讨论。所以,我觉得给孩子读绘本,我们大人要少阐述,就原原本本把这些精彩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绘本用小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读出来,小孩子一定能够感受到绘本的精妙之处。当孩子们有所得之后,他就很可能会想和你交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建立的讨论、交流、互动是不是会有更正确的方向和更好的效果?

from朱自强

书单推荐(2)

本主题已被借完或者无法接受外借。

希望发布您的读后感或评论?请先登录那熊账号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