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学生反馈】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说说我的国学经典学习

来自主题:《论语》专题

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说说我的国学经典学习

高三(7)班
汤玉婷(2005届学生)


初中时,读得最多的是宋词般的温歌软语,而真正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则是在精神、情感和思想都不断成长和丰盈的高中阶段。

记得刚踏进高中校门的我是那么的无助与不安,整日沉缅在对过去的怀念而无法融入新的生活。就在这个时候,老吴(我们都这样称语文老师吴泓)带着我们踏上了漫长的《诗经》之旅。我触摸到了那远古时代属于生命之初的心跳,嗅到了来自田间草野夹着泥土味芬芳的气息。那人类儿童期最天真无邪的声音,每一句每一声都那样轻易地把我打动。时常读着读着,便幻想着自己是那个时代的采诗官,摇着木铎沿着河流顺着乡间的田埂去采诗,亦歌亦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服役归来的战士哼着这样的歌谣,歌声如此感伤。“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位走过周朝旧都的行者看到废墟上的野黍而“中心摇摇”,悲不自禁,满怀惆怅地唱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多么美丽而忧伤的文字啊!我的心就醉于此间,盛满了感动。我总觉得,当心被感动的时候便会生出许多美好,比如爱与希望,有的甚至可以从灰烬里重生,在忧伤与绝望中获取勇敢与信念的力量。就这样,那披发踏足的远古歌舞陪我走过了雨季,我的天空由灰而蓝。

后来,我们开始了更为漫长的《论语》学习。我想,《论语》应该是我们高中生活读得最多的一本书。老吴说,我们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就必须从原著读起。其实,在那之前,我对孔子知之甚少,仅从初中的几句“子曰”就固执地断定他是一个严肃刻板的师者。因此,对他,我是敬而远之。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原先对他的种种偏见是多么的幼稚,并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万分。感谢那段每天都是“子曰”“子曰”的日子,是那段日子让我有了走进孔子的机会,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更为真实与鲜活的孔子。原来,在“圣人”的名称背后藏着的是一个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老顽童呢!你看他“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哪像是壁垒森严之人的作为呀!一部《论语》,不仅包括了他的思想智慧与理想追求,他的幽默风趣他的脉脉温情也尽在其中。在学习《论语》的整个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也最难忘的是那场我们自己组织的大型《论语》辩论会。记得那段忙碌而充实、充实而快乐的日子,我们一起搜集资料,一起观看“大学生辩论赛”影像,建立备战基地,还常常召开秘密会议,尽情地激烈地讨论……就连餐桌上宿舍里一时关于孔子、《论语》的讨论声不断,紧张而有序地准备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月。回想起来,这其中我们真的成长了许多,不仅对孔子有了深一层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与人合作、思辨及表达的能力。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的精神与力量带给我的感动。我想,我的精神、情感与思想都是在那次辩论会中得到升华的,那是我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中弥足珍贵的记忆,我将带着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


接着,一路走来,便遇到了骑驴高歌大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和满脸沧桑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我们沿着他们曾经走过的足迹,吟咏着他们曾经高歌的诗句,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打动我的是李白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万种和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当然,还有杜甫那“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含泪控诉和他忧国忧民的满腔悲愤。聆听着他们的咏叹,或豪迈的誓言,或真诚的呼喊,或孩童般的哭声……感动盈满心间……


还有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东坡……这些从国学经典中走出来的生命一个个都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令我感动。文字是最能跨越时空的阻隔,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在阅读中,我们理解他们的价值追求,感悟他们的生命体验,从中汲取养分,增强了思想的力量。韩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以天下为己任”,苏东坡让我学会了豁达乐观地面对生活;王安石教会了我怎样坚守理想……


很感谢这些丰厚的国学经典在我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一直在场,陪伴着我的精神和思想一路成长,并给我以丰盈的审美体验。在阅读中,我也由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深刻,从而更真切更深情地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我们就像种子,接受着国学经典这片广袤而厚实的土地的深情哺养,破土而出后生根发芽,然后绿叶成荫,而后又回归土地,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