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和学生一起读《论语》(下篇1:辩论会):去吧,一起去赴一场生命的盛宴

来自主题:《论语》专题

三、去吧,一起去赴一场生命的盛宴
永远不会忘记2006年4月21日那个晚上。
夜幕降临了,今晚的主人——我高一(5)班的同学们,他们身着学校礼服,文质彬彬,神采奕奕,在学校的大门口、迎宾大厅、科学楼一楼电梯入口、八楼演播厅入场处,迎接着评委老师、家长嘉宾、校内外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学校还请来宝安电视台记者、宝安教育局电教中心老师为辩论会作全程录像。一时间,能容纳两百多人的演播大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是啊,今晚的舞台是他们的。要知道,这是他们上中学以来第一次以辩论会的形式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他们的表现,既是在向学校、家长、社会作一次汇报,也是我今天上交的一份答卷……
主席台的正中央,“辩论会”三个大字格外醒目,与之相辉映的是两边一幅“弘扬国学精粹,光大华夏文明”的工整的对联。应邀出席的老师、家长、嘉宾和同学们,此时正在座位上认真地翻阅着我们的班刊《家园》;而左右“八”字排开、手持卡片、端坐于台上的正反两方六位辩手也已做好准备。当主持人袁曼同学宣读论题“孔子的思想在现代中国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并宣布辩论会开始时,准备了近一个月的 “《论语》专题辩论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整个“陈述立论”的第一阶段,正方辩手从逻辑、理论、知识、价值四个方面阐述孔子思想有学习的必要,反方辩手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礼教、思想、自由以及现代社会的要求来反击对方。此时此刻,你可以感觉到,初次登台的他们掩饰不住那种紧张、激动、亢奋与拘谨,一些同学连嗓子眼都在打颤。观众席里,人们也摒住呼吸,在替他们悬一颗心,捏一把汗;而准备参与自由辩论的同学也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进行到双方大展才艺的自由辩论环节。台上,辩手们旁征博引,慷慨陈词;台下,同学们针锋相对,斗志高昂;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而整个会场,情绪高涨,笑声、掌声不断响起,互动气氛非常热烈。
……
陈贵生同学说:“我坐在台下无声地听着他们,但台下谁的心不是和我一样的激动?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着辩手在台上辩论,而且这还是未成年的高一新生,从未特殊训练过,真让我惊讶!”
张智明同学说:“想到辩论会当时感觉就紧张,万幸的是我不用面对全体人。能坐在台下看看那些人唇枪舌剑的对战,我感到原来自己班的同学是那么能说会道。其实胜负在那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得到一次很宝贵的经验。”
汤玉婷同学说:“当我看到反方的队友们毫无畏惧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时,我的信心就被激起了。我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我们反方才顶住如此的压力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一刻,喜悦难以言表!”
肖微同学说:“‘反方赢了!’当主持人郑重地宣布,我们几乎感动得哭了,因为,在那一刻我懂了——那就是感动!结果并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过程。”
郭巧婕同学说:“这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我好像突然从默默无闻的小妖精变成了成熟的女孩。回想起那一天晚上,当我拿起资料要发言时,我全身的血仿佛都凝固似的,但我还是站了起来,那是一个突破性的成就,我从中学会了勇敢,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思维严密,我们组员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还有那种至今不忘的甜蜜的矛盾。当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傅嵘同学,她毅然地站出来平息矛盾,让我们最后团结在一起,不然,我们输掉的不仅是比赛,还有尊严!还有何珅、梁冠华、珍珍、吖骆、周焕彬、班长等,我永远忘不了你们!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美妙的回忆!这是我高一乃至整个高中阶段最昂贵的礼物!”
……
据统计,从开始“陈述立论”到结束时“总结陈词”,同学们总共发言106人次,而直接引用《论语》原文达70多处,涉及到的历史事件40多例,著名人物20多位。整个过程,同学们所呈现出的那种勇敢、执着、自信、协作,那种自我个性张扬和主动积极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作为青春后期的他们,正经历着一个从儿童心理向成人心理转化,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获得了一次充分向社会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一个机会,这对每一个经历其中的鲜活的生命而言,其意义是远远超出了语文教育的范畴的。
辩论会结束了,作为老师,一生当中,你能有多少次这样激动不已的教育体验呢?那一夜,对我内心的冲击和震撼也是难以描述的……当我拿起笔来叙述那天晚上的情形时,那与辩论会相关的点点滴滴会一幕幕地重现于眼前——
或许,这真是一个神来之笔!
2006年3月31日下午16时15分,新安中学科学楼七楼电子阅览室,高一(5)班全体同学正在热烈讨论。一轮扎实有序的读写训练完成之后,是缩小范围,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还是另辟蹊径,尝试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师生讨论的最后结果是:举办一次大型的辩论会。看着同学们欣奋跃动的模样,我及时提醒:要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自己做。于是,大家出谋献策,各抒己见。首先,确定辩论主题。经过集体讨论,多数同意:“孔子(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有没有积极意义”为本次辩论会的主题(这当中,有同学提出异议,有关讨论一直持续到4月12日)。接着,选出正反两方的组长,并由组长负责“招兵买马”,组员网上自愿报名。从网上统计,正方组长及组员共27人,反方组长及组员共31人,余下3人集体商定成立“辩论会筹备工作小组”,负责拟定辩论程序,跟踪采访报道,记录赛事全程。最后,讨论并制定出辩论规则——自主,自信,自强;公平,公正,公开。两节课下来,师生民主讨论、评议,逐渐形成了辩论会组织的基本架构,明确了各小组的任务与目标。二十多天的时间,同学们观看了“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录像三场(自行组织不计在内),网上收集、编辑资料二十多本,整理、积累卡片400余张,召开各种类型小组会十多次,一些同学还自己买来《孔子:即凡而圣》《通过孔子而思》等著作潜心钻研……那段日子,紧张而充实,真切而美好。让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么描述这段经历的——
对辩论会印象最深的是台下的准备工作,记得那时一下课,就到处都是关于《论语》的争吵,有时就连上课也在暗地里争,真是争得不亦乐乎!(陈冰鸿)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家都非常积极。无论是下课、放学、下晚修,我们组都会很认真的讨论有关的话题。那时,似乎我们天天都围绕着孔子转,转得不亦悦乎。总之,就是很怀念那种氛围。(邹伟珍)
我想说的是同学们为此次活动而作的准备,是那样的仔细,那样的认真。每次下课,每次晚修后,同学们都围在一起讨论、研究,整个课室都笼罩着孔子的气氛。还记得那段时间正好要考地理,某同学跟我说,地理?不管了,先搞定孔子再说。哈,好潇洒!不置身其中的人是不知道当时的感觉的。(李怡娴)
为了辩论会,我们放学还在看录影带;晚修下课后在操场集合,互相间鼓劲打气……这次辩论会,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集体,原来大家努力起来真的好吸引人!说真,如果不是这次活动,大概过不了多久,孔子大概又会被抛诸脑后了。有了它,大家努力认识孔子,在辩论中,也认识彼此,认识自己。(黄家敏)
辩论会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准备过程。其实,要把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好,以便在辩论会时随时都能拿出来反驳对方是挺难的。我是反方的,在这次辩论会中感觉到反孔真的很不容易,但重要的是我们反方有那种挑战精神, 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合作,还有感动,那好似一辈子都会难以忘怀的!(刘天珍)
想起当时,大家踌躇满志,收集准备资料,连晚饭都不吃,观看大学生辩论会录像,一下课就开“秘密会议”,有时还整个晚修讨论辩论会问题。虽然最终还是败阵,不过,重要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一位孔子,一部《论语》,收获到的,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思想的新高度。(梁冠华)
那时,我们都浸在一种很美好的境界中。我们不断地翻读《论语》,切磋琢磨,深究《论语》中的思想,从人格的形成到天下大同,我们时时欣喜于孔子哲学对人的群体思考的深入,兴奋于一次次对他精神主旨的感悟……同时明白了,我们的社会,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缺失了一种美好的东西。(何珅)
从来没看到过高一(5)班的同学那么认真去做好一件事,那样的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了解孔子,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会写那篇习作而去学习。(李桃欣)
这样的历练,我受益匪浅。首先,为了当好正方辩手,我对《论语》作了更深入的研读,对其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批判性地解读,然后探求其目的。我发现自己学会了批判性思考,对国学也产生了兴趣,暗自萌发了探究古代典籍的念头。其次,我学会了读书,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也随之改变。初中时,学习目标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已深刻意识到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充实自己。辩论会我方虽然输了,却刷新了我的思想,在我心中种下了破土而出的幼苗……(杨俊雄)
其实胜负在那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得到一次很宝贵的经验,为大家踏入大学,甚至进入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张智明)
辩论会给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胆量的机会,从这以后,我上台讲话发言再也没有害怕过。这,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影响。(邓晓燕)
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既学得开心又挺实用,何乐而不为呢!(庄胜科)
这还多亏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一个难忘的非凡的高一语文学习。(陈贵生)
看到我们上传的学习过程介绍和辩论会现场图片,《语文学习报》编辑、山东语文老师戴荭说:“很激动!你们学生的精神面貌真好!我们丢弃了太多的东西。我们丢弃太美好的校园很久了。在你们老师的教学里,那么多的经典阅读教学,那么多的有独立思考的学生习作,还有扎实有效的网络化教学,现在再加上这货真价实真刀实剑的学生辩论赛。你们老师在做一件大事,与其说他要把校园引回去,引到以往的纯正校园,不如说他在创造,他在创造一种新型的传统现代型教育。他融合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里的精华,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造了一种新时代的样板教学方式。……在这个时代,校园可以无限美好!”
《语文潮论坛》主持人陈敦桥老师说:“看了这些帖子,真让人汗颜与艳羡!你们老师是应该算是现代派语文教育的代表人物了。一是手段的现代化。你们有自己的专题研究网站,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这点上,少有人能比。二是设计的现代化。将一堂课当成一台重要的节目进行设计,这个设计过程本身该充满着多少的教育契机啊!三是理念的现代化。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能看到丰富的现代化理念的影子:专题与综合性、展示与发表、过程与价值观、教育活动的规模化、推广与示范……”
这样的设计过程本身该充满着多少的教育契机啊!这里有竞争与协作、规划与组织、真情与关爱、信任与照料,这里有吸纳与积淀、理解与领悟、掌握与建构、生成与发表,这里有自由意志与人格尊严、自我价值与团队精神、内心敞亮与个性彰显,这里有持久深入的用心和思索、废寝忘食的投入和倾注、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说人生就是去赴一个约定,那么,这每一次经典学习的体验不就是去赴一场生命的盛宴么?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