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学思达”如何改变填鸭式教学?By 馬志娟

来自主题:大陸對學思達的報導與演講紀錄

“学思达”如何改变填鸭式教学?|LIFE观察NO.23

学思达,指自学-思考-表达,是台湾高中教师张辉诚经过十几年摸索,立志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的利器。张老师小时候深受“填鸭式课堂”和“应试教育”之苦,自己当老师后,就发愿不要重蹈覆辙,从受害人变成施害者。

2013年9月,张辉诚老师开始推行学思达开放教室,是台湾“随时开放教室”第一人。四年来,全世界超过6000位来观课。截至2017年7月,学思达团队教师在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做了912场演讲和工作坊,总计影响42,744人次。学思达由一人独行发展为一个开放分享、串联合作的活跃教师社群,成为台湾教育创新对外输出的成功案例。有些大学教师、企业培训讲师也开始引入学思达的方法。

第一次亲临“学思达”课堂的现场,是在今年暑假。张辉诚老师任教的中山女高,是台北几大明星高中之一。我在学校门口报上名字,领了参观证,就独自一人在校园里寻找那个据说随时开放的课堂。

学思达的教室,不好找。我以为,在校园哪个转角,亦或教室哪个门口,会遇见“学思达”或“张辉诚”三个字(毕竟,张辉诚创立学思达近乎于“开宗立派”,他本人也获得台湾官方颁发的教学卓越奖金质奖,相当于大陆最高级别和荣誉的名师),但却没有。循着课表所列几年级几班,又跟学生打听,才确定,眼前这个毫不起眼的地方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其实,教室的门牌序列和里外装潢,与其它教室无异。

在亚洲教育圈刮起小旋风的“学思达”,却波澜不惊的栖身在一个以升学取胜的高中,我心中升起巨大的好奇。
1.学思达凭什么颠覆得了填鸭式教学,应对得了考试?其核心的工具和方法是什么?
2.创新或改变或多或少有“门槛”,更多的成本,或者更高的风险,学思达如何克服创新扩散常见的障碍?
3.为什么教师在实践学思达教学法后,很快就能自带发动机,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创造性?
4.作为一个立志颠覆主流的革新者,他如何调适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张辉诚与台湾大学教授叶丙成两人同台的工作坊创下了2236位教师参与的最高纪录)

经过观课与交流,我形成一些初步的观察。
1. 学思达是一套适用不同学科教学的方法。虽然张辉诚是台湾师大文学博士,获奖的文学作家,但他的课堂丝毫不见“以小见大、旁征博引”的炫技,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自学、小组讨论和展示。甚至,如果不是因为课堂的阅读讨论材料是几篇古文,我甚至没有很强烈的印象——他是一个中文教师。事实上,中山女高的学思达课堂,以及其他采用学思达教学法的老师的确涵盖了不同学科。
2. 学思达是一种低成本、易复制的教学改进方法。它并不必然需要课堂之外的外部条件支持: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收入、不需要征得学校或更高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不需要特殊改革政策的支持,也不需要家长的配合。任何一个老师,只要他愿意,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里做出“学思达”三步法的改变。
3. “自学-思考-表达”是对教学过程的高度简约和提炼,但它并不简单,更不僵化。当教师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思达教学设计,会发现这个过程充满创造性,需要多种软技能的支持,“何为教师的专业性”这个问题会自然浮现。
4. 张辉诚是以传教士的精神来推广学思达。当学生进入自学环节后,他会走到观课者面前解释课堂活动设计背后的用意。由于观课者经常在教室后面坐成一个U型,往往同一番话,他要重复讲3-4次(他已经这样做了四年!)。他每天都在脸书发布学思达的动态,不计酬劳甚至自己倒贴差旅去各地演讲做工作坊。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BnrxyAiWpjxHlkX8qVbA?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