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但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那些书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科幻作者,我只想列出使自己走上科幻之路的那些书。
《海底两万里》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角色首次在小说中出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代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机器岛》虽尚未完全从欧洲的探险小说中脱胎出来,但科幻文学最具魅力的因素已经显现。
《从地球到月球》虽然小说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不是科幻而成为现实,但丝毫没有降低作品的魅力。
《2001:太空漫游》让我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文笔,同时具有哲学的抽象超脱和文学的细腻,用来描写宇宙中那些我们在感观和想象上都无法把握的巨大存在。
《与拉玛相会》体现了科幻小说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伟的造物主设计图,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块砖都砌得很精致。
《一九八四》反乌托邦三部曲。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扎米亚京的《我们》只被划定为科幻的边缘,但我从中看到了科幻文学的另一种能力,就是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不可能具备的角度反映和干预现实的能力。
《美丽新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扎米亚京的《我们》只被划定为科幻的边缘,但我从中看到了科幻文学的另一种能力,就是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不可能具备的角度反映和干预现实的能力。
《我们》在本书中人性已在技术中消失了。这种黑暗,是现实主义文学不可能表现出来的。
《战争与和平》全景式描写人类战争,与那些以个人感觉为线索的小桥流水的精致文学相比,这样的巨著更能使人体会到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整体存在,这也恰恰是科幻文学的视角。
《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和平》一样,是鸟瞰全局的视角。
《自然科学趣谈》虽说是一大部流水账式的东西,但确实也没有见到还有哪部科普作品对现代科学有这样系统的介绍。
《宇宙》虽然现在看来在理论的新颖上有些过时,但它在对科学的描述中引入了美学视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真的为我打开了看科学的第三只眼。
《伊甸园的飞龙》是较早进入国内的西方科普名著,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真的为我打开了看科学的第三只眼。
《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却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动物解放》本书把平等和爱撒向人类之外的芸芸众生,使我们从一个以前没有过的高度审视人类文明。
《最初三分钟》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宇宙初生之际的极端状态,这时的世界离现实是那样的遥远,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宇宙垂死之际的极端状态,这时的世界离现实是那样的遥远,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
刘慈欣,工程师,科幻作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本主题一共包含11本书,其中的11本在孤独图书馆可以借阅。
希望发布您的读后感或评论?请先登录那熊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