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OwO clu...

北京东城区 总积分:0

死亡学专家:施耐德曼Shneidman

来自主题:OwO青少年思想成长:自杀

埃德温·施耐德曼(Edwin S. Shneidman),(1918~2009年)

加州大学(洛杉矶)终身死亡学教授,自杀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美国自杀学学会创办人,自杀预防领域的先驱。
著编多种,其中《人之死》(1973,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死亡之声》(1980)已成经典文献。

上世纪50年代,他和法布罗、莱特曼(Litman)医生组建了洛杉矶自杀干预中心,一面进行自杀研究,一面开展自杀预防工作。他还组建了美国自杀学协会,并成为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第一位死亡学教授。

1966年,施耐德曼成为美国精神卫生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在他离开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之后的3年里,全美的自杀预防中心从15家发展到超过100家。

认为人类的心理需求包括爱和归属感、控制感、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有意义的关系等。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心里痛楚(psychache).

基本观点:所有自杀的行为皆具有下列十项心理上的共通点:

(1)其共通的刺激源乃是其心理或心灵上无法忍受的痛苦,“心理疼痛”(psychache)。
(2)其共通的压力源乃是其心理需求的受挫。
(3)其共通的意图乃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其共通的目标乃是终止其意识(心念)。
(5)其共通的情绪乃是极端无助(无可奈何)。
(6)其共通的内在态度乃是其矛盾的情感或思惟,一方面意欲终结生命,另一方面却寄望被援救。
(7)其共通的认知状态乃是紧缩或压迫性的思惟,将自杀视为唯一的选择。
(8)其共通的人际行为乃是其意图的传达,多数的自杀者会留下呐喊救助的线索或提示。
(9)其共通的行为乃是其逃脱(或逃避)的趋向。
(10)其共通的行为一致性(或一贯性)乃是终其一生所习惯的应对模式。
此外,他认为欲了解自杀者与自杀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透过直接对话来了解人们的情绪状态,而不是透过研究人类的大脑结构,也毋须诉诸社会学的统计数字,更不必钻研精神疾病。
尽管自杀的行为有以上所述的共通点,其实每个自杀者都怀有其独特的原因与动机,其间的个别差异颇大,但整体来说,除了无法承受心灵的痛苦之外,仍然脱离不了对自我生命错误的「认知」与「欲求」,这是共同于所有年龄层的自杀者,包括成年人与青少年在内。

自杀的原因很复杂。他始终强调两个简单的问题:“什么让你受伤了?”“我可以如何帮助你?”凭着这两个问题,施耐德曼坚持从患者的生活背景出发,分析个人历史,积极进行对症干预。他甚至著文分析,什么样的死亡是“好的死亡”。

在微信里访问本页
请用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