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个树枝牙刷
☞问题引入,小朋友们今天吃了什么呀!!
我们吃饭东西是直接吞下去的吗??
用牙齿把他嚼碎了,
☞小朋友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长的牙齿吗?
6个月开始长牙
2-3岁咱们的乳牙就长完了
6岁开始掉乳牙,长恒牙
12岁长完恒牙。
相互数一数对方的牙齿,看看牙齿们都长得一样吗?
☞思考牙齿的形状为什么不一样,牙齿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呀?
咀嚼
好看,美观,如果没有牙要怎样
还能帮助我们发音,大家包住牙齿,“门前有四十四棵石狮子”,shi音还能发出来吗?不能,所以牙齿还能帮助我们发音
☞总结一下牙齿的作用
可以让他观察一些或回忆介绍一下其他动物的牙齿。食肉动物的都有尖尖的牙齿,食草动物多是切牙(因为要把草切断)
----有的小朋友会牙疼,去看牙医,牙医说蛀牙了(蛀牙原因)
蛀牙是长虫子了吗?
蛀牙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细菌感染所致,一般说来蛀牙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三个要素,即口腔内细菌的作用,常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容易形成蛀牙齿质,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蛀牙。吃完饭后,如果没有及时地把附着在牙齿上的食物清理干净,就会使食物的残渣和细菌一起存留在牙齿表面。 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牙齿上黑色的东西(即牙菌斑),而在牙菌斑里有种能把牙齿腐蚀的细菌,这种细菌一方面能分解食物残渣的糖分来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养料,另一方面还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而这种酸性物质将会起到腐蚀牙齿的作用。这种酸性物质能把牙齿表面最坚硬的牙釉质给腐蚀掉。这就是所谓的脱灰,也就是蛀牙最开始形成时的现象。这样不断地被腐蚀,牙釉质会变得越来越薄,慢慢的,里面叫象牙质的部分也会被溶解,最后牙神经也会露出来。 一旦牙神经受到刺激,就会引起牙痛。蛀牙之所以容易形成,是因为在臼齿的咬合面,牙齿与牙齿之间的临接面以及牙齿与牙龈肉接触的部位等等这些地方容易积存上面提到的牙菌斑。刷牙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清洁这些地方。 当细菌侵入到象牙质的时候,一旦吃了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就会感觉到疼痛,而且在吃硬的食物的时候,食物还会卡进牙釉质被腐蚀的洞里。同时还能感觉到牙齿表面十分的粗糙。 蛀牙伤及到齿髓的神经时,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疼痛了。这时候如果放任不管不去医治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像齿髓炎之类的并发症,让你疼痛难忍。
古人怎么刷牙?
说到古代洗头也许有人知道皂荚,说到古代洗澡也许有人知道胰子,但说到古代刷牙……就很少有人知道有什么东西了。估计很多现代人都以为中国古人不知清理口齿呢。实际上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史记·仓公传》中就批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 “食而不漱”。《礼记》中: “鸡初鸣,咸盥嗽”就说明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
秦汉时期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
(附提一下西方:英国最早提到刷牙是在1651年,相当于中国的清朝初年。伊丽莎白女王年轻时牙是黄的,晚年是黑的……)、
1)牙签
虽不是刷牙的但也是洁牙工具,故先列出。古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
https://pic4.zhimg.com/v2-8019b08e46843099a3bbcf6058885f54_r.jpg" alt="image" />
在文字记载上,西晋正式出现牙签之说。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较少有,属精巧之物。
2)杨柳枝
最早的刷牙工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它使用起来廉价又方便,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配上前面的洁牙材料,颇有效果。
3)牙刷
当当当~~~你没看错,是真正的牙刷!我国1000多年前的辽驸马卫国王古墓(公元959年)中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头部有两排共8 个植毛孔,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而欧洲至到十八世纪才出现正式的牙刷。从古书记载来看,中国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https://pic4.zhimg.com/v2-a114d9cd26c6fa1e8cacbfe619d50041_r.jpg" alt="image" />
如果大家去百度,可能会见到很多人说“牙刷”最早见于元代郭玉诗中云:“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实际上是错的。牙刷的名字早在南宋就有了,俗称刷牙子:南宋吴自牧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著《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南宋人周守忠编写养生书籍《类纂诸家养生至宝》,甚至专门讨论了用牙刷来刷牙的时间要不要安排在早上:“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因为早上牙根较松,而马尾较硬。
https://pic4.zhimg.com/v2-0fbfd80214cb56509a982a19c47cf935_r.jpg" alt="image" />
后来元末明初有一本为朝鲜人编订的汉语教材《朴通事》,里面有段标准市井对话:
顾客:卖刷子的将来。这帽刷、鞋刷各一个,刷牙两个,掠头两个,怎么卖?
商贩:这的有什么商量处?将二百铜钱来。哥,我与你这一个刷牙、一个掠头,将去使,休掉了。
顾客:不妨事,我靴靿里揣将去。
再次可见牙刷在市井小民间也是普通货品。
明代冯梦龙辑录的民歌集《童痴二弄》第八卷收有一首南方情歌:“ 吃个镜子来里做眼,编筐着弗得个蓬尘,牙刷子只等你开口,绊头带来里缱筋,眉刷弗住介掠来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不仅提到了牙刷,还很形象地描绘了刷牙时的动作:刮舌、掀嘴、撩唇。堪证明代南方有人刷牙,详细度甚至比一些今人还高——你刷牙时还清理舌苔吗?另外,里面提到“眉刷”,怀疑那时牙刷已经告别了马尾,改用又细又软的眉毛之类来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