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音乐素养课的前世今生
“从前的【音乐理论课】叫【乐理课】,现在叫【音乐素质综合培养课程】。”
音乐素养课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叫乐理课,但是经过无数孩子的实践,老师发现乐理课上单纯的乐理内容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对于年龄段较小的孩子会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纯乐理知识的课程更适合年龄段相对大一些的孩子。
对于启蒙和年龄段较小的孩子,正是培养内心听觉和固定音高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去学太多的抽象的乐理理论知识着实有些拔苗助长,并且错过了关键的训练听觉和乐感的时期,这个时候很多老师开始把【视唱练耳】的课程加入了进来,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培养孩子的音乐综合素质,这个时候的课程便叫做音乐素养课。
音乐素养课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乐理知识,即学习音符的音名(CDE等),唱名(Do,Re,Mi等),时值和名称,拍号,组合节奏,调式,音程,和弦等等。第二部分为视唱练耳部分,即学习识谱唱谱,首调和固定音高唱谱;单音,音程,和弦性质,音高的视唱和听辨;单声部和双声部旋律的视唱和听辨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素养课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下面再去用一些先进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执行,不断的实践,便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02】为什么要学习音乐素养课?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第一点,打个比方,学过驾照的家长都知道,考上路之前我们需要把交通规则和交通标识的这部分理论考达标了,才有可能上路考试。所以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学习车辆的驾驶,而是要先学习理论?再比如说,我们学习说英语会去学习音标,学习字母的读法,然后进阶到单词的拼读,再到造句,看文章,听听力,并伴随与人对话的实践来进行巩固和加深。无论是学习音乐,开车,学外语,亦或是学习其他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套路和顺序是比较相似的。
第二点,在音乐学习初期的孩子,尤其是3~8岁之间的孩子,这个时间段对于培养固定音高和内心听觉至关重要,这个时期的孩子理论认知能力还不算很强,但是对于音高节奏的接受模仿和学习能力令人惊叹,是成无法比拟的,多唱谱和多听音是这个时期非常关键的一点,错过了这个时间段的音高和乐感培养,后面再去补救是比较困难的,并且会耗费很多精力。如果这个时期单纯的给孩子灌输很多复杂的理论知识,或者直接在钢琴上弹奏,枯燥的识谱和学习音是一拍还是两拍,八分音符还是十六分音符,这不是对于孩子这个时期天赋的浪费吗?当然了,综上所述天赋异禀的孩子不包括在内。
第三点,素养课的学习会为孩子之后的乐器学习与音乐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先上两个月的素养课再进行乐器的学习,理论是要走在实践前面的,这样比较能统一学习器乐的步调,对于孩子来说也会比较容易一些。比如说素养课学习的音符的拍子和拍号,以巴斯蒂安为例,在弹奏初期很快就需要认谱和弹奏有拍号的曲子了;再比如说度数,音程与和和弦,在第一册中就已经有所涉及,如果孩子没有提前学习这些知识,他们便会带着疑惑弹奏,教师在钢琴课上也许会大概的说一下什么是拍号,度数,音程与和弦,但是孩子未必能很好地理解,如不能理解便也过去了。
素养课能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理论的听力上的学习,还有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如分析音乐的有个乐句或乐段,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和情感变化等等,初期的乐曲会比较容易分析,但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孩子进行乐曲的解剖,这对于孩子后期学习乐器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弹奏一首曲子之前进行分析和鉴赏,对于曲子的段落和情感有一个敏感的把握,这个能力是现在无数学习音乐孩子缺乏的。
我曾经在钢琴课进行实践,上直接告诉孩子,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即使我进行了解释,孩子听过后仍然一脸疑惑。后来我进行了反思,孩子学习这个知识,需要知道什么是四分音符,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什么是小节线等等,少一个不进行教学都不行,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而是多个小知识点串连在一起的大知识点,这些都是需要前面慢慢的进行铺垫教学,再去涉及到拍号,最后在演奏的时候教师只需要稍微提点,学生便能比较好的理解以及演奏。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也为教师的器乐教学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我还进行了其他大量的实践,心得部分后期慢慢与大家分享。
【03】“如何开展音乐素养课?”
首先需要说的是我个人的观念是:学习音乐的孩子是为了成为更完整的人,而不是职业音乐家。
建议开展4~10个人以内的集体素养课。
第一,在素养课中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用音乐的方式交流和表达自己,如何协作完成一个音乐小游戏,如何做一个领导者和被小组成员,学会竞争与合作等,这些都是在音乐学习中缺乏的。在以往的传统音乐教育中,学习乐器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进行学习,导致学生不会在音乐中社交。学音乐是会让人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但前提是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配合的去学习,现在音乐素养课给孩子们打开了这样一扇大门。
第二,人数相对多一些,可以完成像卡农,双声部这样的视唱训练,音准感觉相对好的小朋友会带动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共同进步;做音乐游戏时气氛比较容易出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增多,可以制造非常欢快和轻松的上课气氛,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也是主动的,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比较强的控场能力。
建议结合体态律动的方式开展集体音乐素养课。在结合这种教学法中,教师还需要用一些其他道具调动起学生的视觉,触觉,动觉,听觉等。在“体态律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音乐素养课会达到一种师生密切配合的状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上课也热情洋溢,双方都沉浸其中。总体而言,这是一种共赢的方式,学生愉快的学习到了知识,教师教的也快乐。
举个例子,这是借鉴音乐教育家:IRINA GORIN 的方法。在进行认识钢琴上黑白键教学时,可以先用故事引入,把两个黑键看作小房子,三个黑键看作大房子,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房子和大房子上放上小屋顶(教师事先准备好),如图所示
之后在用身体强化记忆,教师可播放一段音乐或者弹奏一段音乐,当乐曲突然停下,教师可以给指令“大房子”或“小房子”,小朋友们立刻与自己最近的人组成一个房子,这个练习不止巩固了黑键的排列规律,还有效的训练了身体抑制反应。这是一个案例,只是千万方法中的一种,无论是什么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建议4~6岁的孩子一个班,6~8岁的孩子一个班,每节课都是一个小时,有统一的教材,一节课的课时分配建议:律动15M,听力部分20M,写部分10M,唱部分15M。有时候一些音乐小游戏既有听也有律动,或者既有唱也有听,这些是交叉在一起的,这里只是给一个参考,年龄比较小注重听,唱和律动的结合,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写的部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多一些。
以上是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音乐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教学一直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如有不足请教师们多指正,也希望能得到更多专业的教学建议,一起探讨音乐教学。
不能一开始就学习乐器?如何去建设音乐基础,来为之后的乐器学习铺路尼?
这里我也就要提到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为孩子们的乐器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4~6岁的孩子在初期最理想的状态是学习一年的体态律动课音乐素养课。这个课程基本上都是遵循孩子的天性,用肢体或者一些其他乐器(非洲鼓,沙锤,手铃等)进行节奏的理解~表达~创作。课程里包括对各种时值音符的感受,理解,实践和认识,音高,音色的辨别,也包括用肢体学习各种音程与和弦等一切音乐元素。有些人可能会说了,这不就是乐理视唱练耳课吗?但其实是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在音乐启蒙阶段顺着孩子的发展规律,从节奏入手培养孩子的内心听觉与节奏感,为之后的乐器演奏打下坚持的基础,也非常能激发孩子对于音乐的喜爱。也许遗传与基因会对我们音乐学习有一些影响,比如四肢不协调,音唱不准,但是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在后天的努力引导下让孩子们成为更优秀更完整的人,这种教学法我称作为“发现儿童”教学法,这是教育家卢梭倡导的教育理念。
一定要先上一年的体态律动音乐素养课吗?可以在音乐素养课上完之后只上乐器学习的课程吗?
这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比如这个孩子的音乐节奏感,音准等还不错,那可以先上一个学期的音乐素养课,之后开始学习乐器弹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音乐素养课的学习到此为止,音乐素养课里包含着乐理,练耳,视唱。初期的学习只是一个基础,随着乐曲学习的不断深入,音乐素养的学习也是越来越深入,就好比钢琴英皇考级的每一个级别都有对应级别的乐理,视唱,练耳,视奏考试,不止英皇,国内的考级系统也都有对应的乐理考试。
要先进行音乐素养课先进行音乐启蒙,可以先上10-15节的音乐素养课(音乐启蒙课),进度一定要比钢琴课的进度快,这样在学钢琴弹奏的时候,音符,拍子,拍好等等的音乐基本的知识小朋友已经学会了,再去弹钢琴就会变得自然,并且在钢琴课上可以专注于钢琴弹奏的学习,更多纠正手型手指触键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