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为了爱父母,为了迎合父母,活成了父母期望的样子,活成了父母控制的样子。而等我们有了孩子,我们有活成了父母的样子,继续控制着孩子。而原生家庭是会遗传的!
这本书的作者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是瑞士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的成因及其对人成年后的影响而著称。写于1978年的《天才儿童的悲剧》,五十年过去仍然畅销不衰。它不是一本心理治疗书,不是原生家庭的解药,而是让我们打开对自己原生家庭的缺口,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走出去的出口。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从小就不得不学会熟练地深藏自己的感情、需求和记忆,为的是达到父母的期望并赢得他们的‘爱。这也是为什么掌声与鲜花背后的明星前一天还在春风满面得访谈,开演唱会,第二天就自杀。因为他们承受不了自己不被爱,掉入抑郁深渊不能自拔。唯有解脱自己才能释放自己。
【作者简介】
· · · · · ·
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瑞士籍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的成因及其对人成年后的影响而著称。其他著作还有:《被抹杀的事实》、《打破沉默》、《你不该知道》、《为了你自己》等。
【目录】
· · · · · ·
I 超敏感儿童的悲哀
1.贫穷的富有孩子
2.丢失的感情世界
3.寻找真实的自我
4.治疗师的故事
5.金脑子的故事
Ⅱ 抑郁和妄自尊大:否认的两种不同形式
1.孩子需求的变迁
健康的发展
发展的障碍
2.爱的幻觉
妄自尊大
抑郁作为妄自尊大的反面
抑郁作为对自我的否定
3.治疗中的抑郁阶段
信号的作用
对重要需求的抑制
强烈和隐秘感情的积蓄
直面父母
4.内心的牢狱
5.抑郁的社会意义
6.那喀索斯传说
Ⅲ 轻蔑的恶性循环
1.对孩子的羞辱和对弱者的轻蔑会导致什
2.治疗中出现的轻蔑
被强迫性的重复所毁灭的自我表达能力
反常和强迫性行为导致的永久性轻蔑
3.黑塞童年时被视为“邪恶”的“不良行为
4.母亲在生命最初几年中扮演的社会代理人角色
5.轻蔑者本人的孤独
6,摆脱轻蔑,尊重生命
后记
附录
对引用著作的一点说明
致谢
_
一个孩子,为了保住对爱、关注和善意的幻觉,必须改变自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使他摆脱抑郁。抑郁和妄自尊大的人都完全否认他们童年的事实,过着似乎还能将父母找回到自己身边的生活:妄自尊大的人是通过成功的幻觉,而抑郁的人则是通过保持他不断对失去“爱”的恐惧。这两种人都不能接受这 样一个事实:没有得到爱这个事实已经发生过了,并且任何 努力也不能改变它了。
一个青少年很可能会接受并服从一个青年团伙的理想,就好像他小时候接受和服从他父母的观念一样。
但是由于这种企图并没有扎根在他有意识的自我需要和感情里,所以这个青少年便再一次放弃并否认了他真实的自我,同样是为了被接受和被爱一一不过这一次是被他的同龄伙伴接受和爱。
他重复的自我牺牲并不能把他从抑郁中解救出来,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他,不了解也并不爱他自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别人爱他,就像他童年曾经急于需要被爱一样。
但是,过去在关键时候没有被体验过的东西,在后来的生活中是不可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