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本书的图书馆:
刘晓迪,生于剪纸世家,师从于母亲——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包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郑蝴蝶女士。2001年开始从事剪纸艺术的教授和传播,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近年作为艺术家老师多次应邀赴韩国、美国、伊朗、奥地利等国家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全书分八章,通过讲述作者的家族剪纸传承故事、中国民间剪纸基本技法、剪纸艺术教育实践、剪纸教学典型案例、吉祥剪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寓意等,系统阐述了中国剪纸艺术教育性传承的重要性及教学法。适用于各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剪纸爱好者借鉴、学习,是民间艺术家在非遗教育性传承领域的一次富于独创性、创新性的探索。本书配图剪纸作品,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家族原创。
美丽的窗花、热闹的婚礼、大红的喜字、别致的剪纸小装饰品……一张大红纸在妈妈的手里轻盈地翻转着,剪出花鸟,剪出漂亮的小动物,再用五彩丝线把它们绣在衣服上。虽然那时生活并不富裕,但我和弟弟总能在年节时穿上妈妈做的绣有各种花样的漂亮衣服,挨家挨户地炫耀。一张大红纸仿佛有无穷魅力,幻化不尽,总是能给童年的我们带来满心的欢喜。
尽管出生于剪纸世家,但在儿时记忆里,我并没有刻意去学剪纸。
那时候,在繁忙的农活与家务之余,妈妈总是想方设法腾出时间剪纸。家里的剪刀红纸,触目即是、触手可及,我喜欢了就拿起来学着妈妈的样子剪一会儿,剪累了就出去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儿。
妈妈常常一边剪纸,一边给我讲剪纸的故事,“犀牛望月”啦,“牛郎织女”啦,有时还会随口哼唱一些歌谣,都是姥姥曾经讲给她听的。印象中,剪纸的故事和歌谣,远比剪纸本身更能吸引我。
2005年夏天,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前会长靳之林老师专程前往达拉特旗看望我的姥姥王梅花。姥姥当时已经74岁,她一边剪“牛郎织女”,一边唱民歌:“十指连心咋离开,你走东来,我走西,天河水把咋(咱)们分在两头起……”
每当我听着故事,哼着歌谣,小脑子里的思绪也会飞出很远,想着要有多少只喜鹊才能搭成一座牛郎和织女会面的桥啊。虽然剪纸剪起来有些枯燥,但心里想着这些美丽的故事,就希望能坚持下来,剪出一个漂亮的完整的花样。
最初剪剪纸是无意识的,只是觉得好玩,觉得妈妈和姥姥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唱的歌谣美妙动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把剪纸当作一件事情来做,才发现剪纸原来是那么深、那么广的一个世界。
2001年起,我开始专注于剪纸艺术的教授和传播。我对家族几代人不同的剪纸心态及传承心志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布流传的范围非常广泛,剪纸在不同节日习俗、民俗礼仪、信仰习俗、生活习俗中被世世代代的人们认同并流传,传承至今。
我们这个家族,从我妈妈的太姥姥到我的女儿,能追溯的已有六代人在传承剪纸技艺了。我常常思索,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时代性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剪纸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她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到底要保留什么?仅仅是剪纸的技艺吗?
我的剪纸教学区别于传统师徒传承的套路,充分把握具有现代意识的创造性艺术教学,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时引导,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对不同地区剪纸的赏析,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与我们“美”的生活息息相关,剪纸技艺的教育性传承也很重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力求把剪纸教学本身变成一门魅力无穷的艺术。
在剪纸教学的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述姥姥剪纸的故事、妈妈剪纸的故事,讲述我在传承剪纸技艺的过程中,对剪纸的理解及体悟,启发孩子们从我的家族传承的一个点发散思维,去了解全国各地区不同地域风格的家族剪纸传承,进而了解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习俗信仰和文化传统。
在剪纸技法上,我采用由点到面的教学方法,教的只是一种方法,对学生剪成什么样子不做要求,更多地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在剪纸过程中,由于剪刀需要双手及五指的配合,在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同时也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每学习一种技法,都是一个从个人领悟到自由创作的过程,其间适当加以引导,尽可能地拓展想象空间、锻炼自由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们创作剪纸贺卡、杯垫、服装、纸巾等生活用品,探索一些实用设计,引导大家通过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同学、老师、家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并通过欣赏大量的民间剪纸,提高对剪纸艺术的鉴赏能力,让孩子们在情感上与传统文化形成当下的、活泼的、真正的链接。
“剪纸”是母亲给我的礼物,丰富着我的内心世界。剪纸艺术,也被称为一种“母亲文化”。
作为一种母亲文化,剪纸艺术传承的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与信仰,是母亲对儿女的爱。它能够更多地让学生体悟我们中国人的“根”文化,触摸到先民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世界,领会到祖先通过这门古老技艺,用心传递给我们的善良、纯朴、坚韧、隐忍和大爱。它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
2009年开始,我陆续受邀到韩国、美国、伊朗、奥地利等国家参加各种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走得越远,看得越多,也更深地体会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不以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为荣,无不以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为傲。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曾有过不同形式的剪纸艺术,由于工业化发展的快速进程,如今只有墨西哥等少数国家仍有剪纸在流传,大多数国家的剪纸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了,但在国外,也不乏有代代相传的经典的剪纸故事。
很少有人知道,童话大师安徒生也是一位剪纸大师,他总是像随身带笔一样带着一把剪刀,一面给孩子们讲故事一面剪剪纸,剪纸完成时,故事也讲完了。当他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出最后的图案,故事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剪纸是个奇幻的世界,当我们走入其中,那一个个经典的剪纸传说故事、生动的艺术形象幻化不尽,对我们一生中很多观念的形成都会有无法想象的影响力。
中国现代装饰绘画史上的张光宇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化艺术民族化、现代化,他所塑造的孙悟空、玉皇大帝的形象,已经成为经典的中国文化符号。而他幼年跟随祖母学习剪纸的经历,为他奠定了一种经典的装饰艺术风格:色彩干净、造型有趣,充满民族风又有时代感,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散发着浓重的中国文化气息和纯正清新的中国气派。这也正是剪纸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
我想,剪纸的教育性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与祖先、与大自然、与世界各族人民沟通的桥梁。
会讲故事的剪纸,它在讲述中国的故事,也在讲述人类的故事。愿这一民间艺术的母亲之河,奔流不息。
希望发布您的读后感或评论?请先登录那熊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