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五榖雜糧百科》,除了告訴大家各個雜糧品項的挑選、保存、營養、食用禁忌與料理方法外,也將帶領讀者一起到產地裡去「認識農夫」,了解台灣正在進行的雜糧復興運動。
台灣99.9%的黃豆都是國外進口,面對著基改黃豆可能有的風險,以及「飼料級」黃豆混雜給人吃的不安,有越來越多的農夫加入了非基改、不用農藥的黃豆種植行列,希望從食材開始把關,讓消費者可以吃到令人安心的豆腐、豆漿、豆花等食物。 而營養師則說,每天我們至少都要有1/3的主食來自於全穀類,如:糙米、紫米、燕麥或雜糧等,因榖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不同,在飯裡加點黑豆、紅豆在營養上還可搭配互補。 五榖雜糧,不是芝麻綠豆小事,而是身體與土地的美味進行式。
當農夫用最好的方式種植、當我們每天都能吃一點來照顧自己時,這種粗食的滋味~身體最懂! 本書將顛覆大家對五榖雜糧=不美味、選擇少等刻板印象,告訴你其實藜麥不只可以加在飯裡或沙拉,還可以做成鬆餅或薯餅;米豆加番茄入電鍋,就可以變出一道營養又漂亮的炊飯來;把紅藜、小米、黑糯、白糯混一起,不只可以吃到多元的營養,還可以捏成漂亮的珍珠丸子;想要吃健康的玉米濃湯嗎?就用腰果來做勾芡吧! 這是一場多元健康又可照顧土地與身體的餐桌運動。
讓我們從認識食材、理解農夫開始,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希望发布您的读后感或评论?请先登录那熊账号